To 日志君:

周末去看了《乡村里的中国》,我看的纪录片不多,记忆里看的上一部纪录片还是大学时看的《高三》,电影里的那首清唱版的“那些花儿”还经常会翻出来听听。

电影开场前看了一会影院外放的各种新片的预告,国产电影要么爱来爱去要么台词不知所云演员造型堪比cosplay,国外电影不是到处爆炸就是见人二话不说拿刀就砍。这让我感觉自己在工作了一天之后坐到餐桌前,发现自己前面摆的是冒着泡的水煮肉片、换了个包装的麦当劳的汉堡和看着就腻的要死的奶油蛋糕。做菜的人大概已经分不清食物和调味料的关系了吧。

这个电影似乎没有公映,是作为什么什么展播出现在电影院里的,开映前导演竟然还过来讲了几句话,人生头一次见到活的导演,在通往文艺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最初知道电影名字里带着“乡村”两字的时候觉得这个片子大概会是讲某个山沟里的农村吃不上饭用不上灯全家供养大学生之类的苦大仇深的生活,期待并不高,等到看完却跟着电影院里的观众们一起鼓起掌来,这真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

电影讲的是山东的一个不怎么富裕的村子里的几户人一年的日常生活:一对性格有些不合的中年夫妻,一个整天忙活的村支书,一对单亲家庭的父子,一对有矛盾的邻居,再加上村里的男女老少,便组成了90分钟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剧情没有跌宕起伏,这几乎是一定的。但可贵的是,它也没有以往农村题材电影时的那种开了上帝视角来刻意突出农民朴实的感觉,说真的,看到一些电影里一对老夫妇日复一日的省吃省喝为了外出打工的二字耕地几十年的剧情的时候,我虽然被感动了,但那种感动和看《忠犬八公》的感动竟然有些相似了。

虽然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但人的感情是相通的。看到电影中的剧情时可以理解他们的想法,于是也产生了“如果自己也在那个环境中会怎样”的思考,于是便有了共鸣。农村的生活并不像城市中那么多彩,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更丰富,感情表达也更直接了。于是我们坐在电影院里,心情很自然的随着村民们的日常而起伏,而不必费劲力气的去理解导演到底想要表达个什么意思。

另一个亮点便是台词了。比起微博上的段子或者文艺片里提升逼格的台词,这部电影的对话更容易引人发笑,也更容易发人深省。仔细想想,生活中的很多对话也是如此,只是我们没有留意过罢了。

电影散场的时候不由的觉得,生活就像是一部电影,虽然每天都在疲于应付眼前的事情,但是如果把每天的日常组合起来,稍加剪辑,就是一部令人惊喜的名为生活的佳作了吧。

=====

周末北京的天气好的有些不可思议,路边的树上渐渐开花了,一副春暖花开的光景。

找出了去年来北京时穿的衣服,一晃竟然过去了一年,虽然过去了一年,对北京这个城市却还是陌生的很。最近W君也回济南开始了新生活,让我不禁开始想象过几年离开北京时会是什么心情。虽然陌生,大概还是会舍不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