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日志君:

又是好久不见。距离上一次写日志也有一年多,这么说来日志这个事真是要以年来记录了。

生日时猛然想起自己在22岁的时候写了篇日志,恍惚间自己已经是32岁,十年过去,想着今年该写点什么了,结果这篇日志又被无意识的拖了半个月,直到今天想起重启博客虚拟机的时候才想起这事。

过去的这一年大概又是自己的一次人生转折,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关于生死的转折。

去年年底终于查出了困扰自己一年多的病症。在做了一个又一个检查都没有什么问题之后,觉得实在是查不出来了,就抱着干脆跑最后一趟的想法去协和又做了些检查,医生果然又觉得没什么问题。我拿着一堆检查结果从门诊病房出来,心想着这事就这么算了吧,碰巧下楼梯的时候看到有个指标一直不正常,心里莫名多了个想法,又跑回去问了大夫一遍为什么这个指标这么邪乎,医生犹豫了一下,又给我开了个检查。

后来我还问过主治医生如果当时没有多做这一个检查会怎么样,医生说没有那么多如果,活在当下就好。但是我还是偶尔忍不住会想,楼梯上的这个想法,大概改变了我的命运。

检查,拍片,等结果,结果出来竟然发现了问题。我拿着报告找医生问这是什么意思,医生沉思许久,对我说:“你现在就不要在我这里看了,这样,你出门打个车去协和的东院区,在那边挂个急诊,然后把报告给他们,他们会告诉你后面怎么做。如果你担心来不及的话,你也可以去阜外医院,那个近一点……别问了,赶紧去吧。”

下一个记忆片段是我坐在出租车上,长安街恰好堵路,我一边看着天安门前毛爷爷的脸,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交通广播,一边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思考医生说的那个“担心来不及”到底是什么意思。

本以为到了急诊是不是要上担架做手术什么的(我在堵车的时候还考虑了一下自己这么胖能不能躺在担架车上),结果是很普通的做了检查,开了药,嘱咐了一下如果不舒服了赶紧上医院,然后还要挂门诊继续查原因。给我看急诊的是个美女医生,当时我看病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把这事给记下来。

父亲当天晚上就赶到了北京,陪着我每天打两次针。说实话我一个人生活的其实蛮习惯的,甚至之前自己一个人做了好多次大检查,但是真的确诊生病了之后,才真切的感受到家人的陪伴有多么重要。每天早晚跑协和打针真的是太痛苦了,以至于后面几天我终于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扎针-。-

协和的门诊病房外,早上6点就开始在门诊病房外等医生,从6点开始整个过道里都是人,毫不夸张的说这里完全能够比肩地铁1号线的早高峰。虽然当时已经进入了十一月,但是这里不但不冷,反而很热,是那种热的让人窒息的热,很多陪父母看病的青年最后都瘫坐在了地上。

等的太久出来溜达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的商业医疗保险,顺利的改到了国际部,在这里才体验到了什么叫做有尊严的看病。之后就是毫无波澜的门诊,住院,出院,顺利康复。折腾了一个多月,让我第一次体验到了生死的距离,让我第一次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健康的珍贵,唔,也给我带来了入职新浪以来的第一个不是A的绩效。

出院后的日子就相当开心了,一边感受着身体渐渐恢复,一边又搬到了新家,终于把之前装修时买的一堆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用了个遍。新一年的元旦是在新家里和家人一起过的,没有了十来岁过节的那种兴奋,而是一种终于闯过一关后回归平稳的喜悦。

2017年的尾巴说了这么多,而2018对于我来说似乎比2017年的最后两个月过的还要快。总的说来,这一年大概就那么一两件大事,然后就是无数细碎的小细节。

至于18年的事情,就等下回再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