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日志君:

很久没有写日志了。

一来公司就进了最忙的部门,眼看着项目下周就要上线,但是开发进度还落了一大截,于是最近的生活状态基本上只有三件事:上班、睡觉、在路上。尤其是这周,基本上忙的连看qq的时间都没有,周末也在公司待了两天。

实际上公司的工作并没有那么忙,进度落后也跟我没什么关系,只是每天到了下班的时候都会觉得:如果想要混日子,那还何必来这边遭罪呢?

而互联网公司的好处就是只要你有精力,那就有数不清的工作在等着你,于是就经常不知不觉就错过了地铁末班车,凌晨一两点才恋恋不舍的走出办公室。

于是,虽然每天事情多的都可以分成好几篇来写,但是最近想找出几个钟头的空闲时间静下心来写日志似乎是一种奢求。

不过最近埋头工作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感觉,觉得工作实在是太充实了,以至于自己甚至没有时间做总结和规划,这让我觉着这么继续下去的话几年之后可能除了瞎忙之外没有别的收获。这种感觉随着时间越来越强,于是我终于还是决定,无论今天工作有多么累也要强迫自己总结一下入职一个多月之后的工作和生活。

说是这么说,事实上这篇日志的草稿大概两周之前就有了,每天晚上回家都会想要写完日志再睡觉,可是每天都累的没写几个字就倒在床上睡着了。

==================

跟不少同事混了个脸熟,似乎很多人都是本科或者研究生刚毕业,我在这里已经能算是中年人了。

跟应届生的好处就是只要你随便说几个工作之后才能接触到的专业名词,就会有一帮人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你,大概他们心目中我就是“之前在某某牛逼公司工作被高薪挖过来的牛逼人才”之类的设定,这种程度的误解我一般也就不去解释了。

虽然应届生基本上什么都不懂,不过学习能力确实是惊人的,跟之前接触过的一些杂牌大学毕业的应届生不同,这里的很多应届生对于某项技术或者方向,上午还什么都没接触过,一天过去就可以跟有经验的人轻松交流了。

这也让我觉得有了些压力,毕竟自己作为社招的员工的资本,只有一些可有可无的工作经历,一些勉强有用的管理经验,还有跟他们比起来并不出众的学习能力。这让我有一种恨不得住在公司的冲动。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在刚入职的时候跟应届生拼工作激情似乎是一件很2的事情。

公司的入职培训做了好几轮,除了常规的唱歌跳舞做游戏之外,大多数讲师都会不停的向你灌输一个概念:我们很强,但是我们的对手更强,不进步的话立刻会死,而且是猝死。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我也逐渐养成了在公司工作,地铁上看动画连续剧,回家之后直接上床休息的生活规律。虽然这种方式目前看来问题不大,但是总有一个事情困扰着我:没有学习时间。

自从工作以后就没再更新技术博客,没再看书,自己做的软件也只是简单的修改了几个bug没加新功能。虽然刚开始工作可能需要更多的精力,但总不是一个长久的方式。

入职之前给自己定了几个时间点:
一个周适应环境。
一个月切入正式工作。
三个月找到工作与日常生活的平衡。

目前看来前两个达到了,第三个如何做现在有些发愁,工作上的新问题似乎永无止境,照这个状况下去几年之后大概自己就会成为一个疲于应付工作的人了。

我发现互联网公司里有个有趣的现象:有很多问题所有人都不知道答案。就像“X和Y技术用哪个更好”、“产品要做成什么样才符合用户需求”之类的问题一样,“我要怎么样才能不变成一个疲于应付工作的人”这个问题只能靠自己慢慢探索才能找到办法吧。

那么第一个办法就是现阶段每周至少一篇技术日志。至少保证每周可以记录一下自己本周的得失吧。

===============

前一阵高中同学聚会的时候给我来了个电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聚会的常客,一下子没去倒是不适应了。

放下电话,我这才发觉自己真的是一个人跑到了一个又大又陌生的城市。

对于北京的大越来越有了深刻的印象,不管做什么,基本都得在路上耗掉一个小时。晚上打车回家差不多有十几公里,有时候靠在出租车的窗边看着外面一栋连一栋的大楼,不由得想起一句歌词:家住东五环,工作在西四环,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呐……

昨晚下班后跟大学同学们小聚,吃过晚饭,几个人从西单逛到了王府井。

走在长安街上,听身边的人讲起上学时的事情,突然觉得北京有了些亲切感。

===================

工作之余跑去医院问了问掉头发的事情。

结论是没救了。

医生笑呵呵的跟我说掉头发这种事跟你做IT工作关系有一点,但是不是决定性的。

我问那什么是决定性的?

答曰:你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

我又问那现在天天掉头发咋办。

答曰可以吃药。

我说那行啊咱就吃呗。

答曰吃药得吃两年才有效果。

我问那两年能到啥效果?

答曰运气好的话会秃的轻一点。

走出医院,看到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回想起十年前理发还要让理发师把头发再弄薄点的日子,又展望了一下以后相亲时的情形,

中年大叔原来是这种感觉啊……